当今移动互联网世界,手机成为一个枢纽般的存在,出现的短短十年里,智能手机彻彻底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其中就包括购物。前几天看新闻,一位外国记者在北京出门一天吃饭、购物、逛街根本无需现金,一部手机全部搞定。还有一位法国小哥直播希望赶紧将微信引入法国,这样购物就可以用微信支付,无需携带现金。
如今,我们已经彻底进入了一个进入了无现金社会,出门基本上不用携带现金,你还记得上一次使用现金购物是什么时候吗?虽然手机移动支付不可能让现金消失,但是确确实实比现金支付方便很多。
手机支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线上支付,如平时的用手机淘宝、京东等在线购物;另一种线下通过智能手机终端支付,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就是平时我们去超市买东西然后扫二维码付款。这两种方式也被称为近场支付和远场支付。
其实,移动支付从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便已经出现,国内最早的移动支付出现在1999年。当年,中国移动与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在广东等一些省市开始进行移动支付业务试点。2002年,银联推出第一代手机支付模式,通过短信互动完成交易,可实现手机话费查询和缴纳等多种服务。
其实早期的移动支付主要通过NFC(近距离通讯技术)实现,2004年,飞利浦、索尼、诺基亚共同发起了NFC论坛,开始推广NFC技术的商业应用。2005年,成立刚满3年的中中国银联设立了一个专门的项目组,负责跟踪、研究NFC的发展。很快在2006年,中国银联便推出一项基于金融IC卡芯片的移动支付方案。2009年4月,中国联通推出内置NFC芯片定制刷卡手机。但是随着3G网络的兴起和当时POS终端并未普及以及NFC技术标准分歧等原因,NFC技术支付便逐渐沉寂。
时间来到2011年,这一年在中国移动支付史上注定被铭记的一年,不仅仅是截止这一年10月底,我国3G用户总数已达1.1亿户,比去年同期增长7136万户,3G用户渗透率达11.3%,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达9.64亿户,庞大的潜在客户群谓手机支付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而且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极具历史意义的事件,这一年6月份,央行下发第一批27张第三方支付牌照,银联、支付宝、银联商务、财付通、快钱等获得许可证。
这一阶段,三大运营商也纷纷成立了移动支付公司。中国移动于2011年7月成立中国移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国联通于2011年4月组建了联通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信2012年3月成立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011年12月三大运营商移动支付子公司同时获得央行颁布的支付业务许可证。
也是在这一时间段,另一项改变移动支付的东西出现:二维码。其实,二维码支付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早在上世界90年代,二维码支付便已经形成,其中日本、韩国是较早使用二维码支付的国家。但是,这个时候的二维码支付没有恶意网址识别与拦截的能力,这给了手机病毒极大的传播空间。
而2011年,支付宝推出条码付业务,标志着线下扫码支付时代的开启。随后的2013年8月9日,同样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微信5.0版本发布,新增了微信支付功能,正式向支付宝发起挑战。随后便是大家记忆深刻的2014年的春节红包大战,凭借这一战,微信支付份额迅速逼近支付宝。
而在这个时间点中还有一件事情对手机移动支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打车。2012年,打车软件出现,但是初期并未形成大规模影响也并未改变人们的出行的方式。直到2014年阿里和腾讯入局后,打车大战正式打响。当年,阿里巴巴和腾讯分别补贴10多亿元给自己支持的打车软件对消费者进行打车补贴。而打车所采用的便是通过手机软件进行的支付,这意味着两家不仅仅是为了争夺出行打车市场的份额,背后更是为了抢占移动端的支付入口和培养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
这一年的双12同样是个值得记录的时间点,这一年的双12是支付宝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线下推广,当天支付宝联合约2万家线下门店推出支付宝钱包付款打5折的活动。支付宝在“双12”下午3点半的交易数据显示,支付宝钱包全国总支付笔数超过400万笔。这正印证了那句话,什么宣传都不如打折优惠来的直接有效。
而2014年,除了上述事件外,还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那年9月,苹果召开了其秋季新品发布会,会上除了发布最新款iPhone外,还发布了苹果移动支付解决方案Apple Pay,并于12月20日在美国正式上线,2016年2月18日凌晨5:00在中国上线,与微信、支付宝扫码支付不同,Apple Pay采用的NFC支付,没错,NFC又回来了。凭借强大的号召力,Apple Pay上线12小时内的绑定银行卡数量超过3800万,极大的推动了NFC支付的发展。
之后,三星在3月推出Samsung Pay,8月,小米推出Mi Pay,华为推出Huawei Pay。但是,令苹果无奈的是,在其中国上线的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早已被支付宝和微信瓜分完毕,用户消费习惯也已经养成,因此Apple Pay在中国之路走的还是很艰辛的。
由于早期的二维码付款很多方面还不完善,因此安全方面相对来说比较低,因此同样是2014年,这年的3月份,央行发布《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要求全面评估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但是,同年7月,支付宝就低调重启二维码支付,并在上海进行补贴推广。对此,监管保持了默许的态度。8月,微信支付也推出“面对面收钱”的功能,重启二维码支付。但是支付方式从原来的客户扫描商户的二维码,变为由客户生成二维码,再由商家手持POS终端扫描读取,安全性方面相对更高。
2016年8月3日,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机构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明确指出支付机构开展条码业务需要遵循的安全标准,这是官方首次承认二维码的支付地位。
随后的2016年10月13日,支付宝推出收款二维码。
这一年,对扫码支付起到推动作用的还有一个事件:共享单车的出现,通过手机扫描自行车上的二维码,骑行结束后通过手机支付,进一步增大了扫码支付的优势。
2017年,有一件事情很有意思,这一年5月,中国银联联合40余家商业银行正式推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京东金融、美团点评等非银机构也宣布加入其中,持卡人通过银行APP可实现银联云闪付扫码支付。而此前,中国银联可是NFC支付的绝对支持者,2015年12月,中国银联正式与20余家商业银行联手推出“云闪付”产品,开始了对二维码支付的反击。一周之后,银联宣布与苹果和三星达成合作。中国银联对手机支付方式态度的转变也显示了扫码支付在手机支付中的优势地位。
但是,中国银联的二维码支付和支付宝、微信的二维码支付的理念不同,中国银联的二维码支付是基于卡组织、发卡机构、商户和收单机构的“四方模式”,这是一个开放的标准,银联希望越来越多的机构介入进来,银联作为其中的基础设施提供方,接入这一体系,就等同于接入了银联已有的受理环境,因此有越多的机构接受其标准,对其越有利。
而微信、支付宝支付则是直连银行的“三方模式”,与银联开放截然相反的是,支付宝和微信两者试图竭力在筑起一堵墙,力求其他对手无法进入这一领域,以此来尽可能的减少竞争。
讲到这里,基本上也该结束了。而对于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则是非常令人期待的,尤其是无人超市、无人货架的出现,令购物支付方式发生着新的变化,未来支付将不仅仅涉及到支付安全的问题,更加涉及到人的信用问题,或许信用支付时代也离我们不远了。
举报/反馈

男人帮APP搭配师

8413获赞 1.4万粉丝
男士穿搭是一门艺术。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