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王国平
陈颐鼎,被誉为“传奇将军”,但关于他的记载却却很少,随着近年来随着史料的发掘,这位将军的事迹才逐渐为世人所知。
日前,封面新闻记者赴南京专访陈颐鼎的百岁遗孀丁志凡,儿子陈万中,同时结合史料,首次以年谱的形式,详实记录将军传奇的一生。
1944年,陈颐鼎夫妇在福建南平的合影。
年谱第六部分讲述陈颐鼎将军在抗战胜利后收复台湾期间的事迹:
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颐鼎迎来了他军人生涯的最高荣光,率部跨越海峡从日本殖民者手中收复失散半个世纪的台湾。
1943年4月1日,衢州保卫战结束后,陈颐鼎专任第86军少将副军长。
1943年7月,86军改隶长江上游江防建制,陈颐鼎仍任副军长。
1943年12月25日,陈颐鼎调任国民革命军第70军副军长,军长是陈孔达。
1944年9月至1945年6月,陈颐鼎与陈孔达一起组织了大反攻中的闽浙追击战,给日军以重大杀伤。闽浙追击战后不久,陈颐鼎升任第七十军军长。
1945年,陈颐鼎在台湾。
1945年,当时国民党第70军正驻扎在福建境内,军部设在南平。所属75师、107师、预备9师担任闽东、闽南和闽北地区守备任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广播发表“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全军一片欢腾。
一个星期后,陈颐鼎接到第三战区司令官顾祝同从上饶发来的命令,要其率75师、107师赴浙江温州、丽水、缙云一带担负浙东地区对日受降任务。
1945年9月上旬,部队分两路开赴浙江,抵达浙江中部缙云附近。突然接到蒋介石发来的急电,命陈颐鼎率部即赴宁波地区集中待命。陈颐鼎立即挥师向东。
1945年9月17日,75师、107师及军部5个辎重团进驻宁波及镇海。部队刚刚整顿下来,又接蒋介石急电,命陈颐鼎即赴重庆听候召见。
陈万中:
父亲预感此次召见必有重要使命受托。由于当时宁波没有直飞重庆的航线,无法立即成行,他心急如焚,通过电话请顾祝同长官向蒋介石说明情况。不久顾祝同回电,告知蒋介石已决定由父亲率75师、107师、5个军属辎重团先行到台湾,完成从日军手中收复台湾任务。另告知97师划入70军。
接到命令的父亲激动的彻夜难眠。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重惨败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霸占了台湾全岛和澎湖列岛。从此,台湾就在日本殖民者的统治下脱离祖国50年。
当时的情况是,台湾不同于中国其他15个受降地区,台湾受降区与中国战区其它15个受降区的社会性质不同,中国战区15个受降区是日本在1931年后逐步侵占中国领土形成的中国沦陷区。而台湾受降区却是1895年日本根据《马关条约》割去中国领土台湾、澎湖列岛,并实行了50年殖民统治,建立了日本台湾总督府等比较完整的日本政府统治机构。当时台湾是日本帝国侵略东南亚地区前进基地,军事力量比较集中,有陆军三个师,空军四个师,还有海军舰队。
陈颐鼎之子陈万中:
日军在台湾共驻扎陆海空部队20万余人,鉴于日本军队武士道精神的顽固性,部队进行了两手准备,一种用和平手段令其投降,一种动用武力强制投降。
为了做好收复台湾的各项准备,部队进行了强化整训。官兵们全部换上了崭新的军服,部分士兵换上了美式翻毛皮鞋。70军将去收复台湾的消息传开后,各路记者纷纷追踪陈颐鼎进行密集采访,社会各界都十分盼望着早日行动,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
1945年10月10日,陈颐鼎获忠勤勋章。
1945年10月13日,第70军的75师、107师及军部5个辎重团分别在宁波港、镇海港登舰,每个士兵配发三天压缩干粮,一切准备就绪后驶向台湾。随行的还有国民党驻台各机关的一批要员,美军派一大型巡洋舰队和两个飞行大队为70军护航,配合中国军队行动。美国太平洋舰队也到台湾海峡执行掩护任务。
陈万中:舰队在海上走一段停一段,完全是战斗姿态,用飞机先行侦查,判断无敌情后再继续前进,这样航行了四天。
1945年10月17日,陈颐鼎率部登上台湾岛。
陈万中:
10月17日清晨海面风平浪静,一轮红日跳出了海面,刹时海面闪现着金灿灿的光芒。父亲站在甲板上用望远镜向海天极目处眺望。慢慢远处出现了一个黑点,渐渐地呈现出一抹绿色。啊!那就是台湾!
父亲感到特别兴奋,这时报话机里传来激动的声音“我们已经在台湾登陆!我们已经在台湾登陆!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父亲立即下令先头部队迅速巩固滩头阵地,后续部队快速登陆。
上午11时70军主力沿着清除水雷后开辟出的一条狭窄通道进入了三面环山的基隆港。
登上码头使父亲意想不到的是,有20多名日军将官列队在岸边恭候,看见他们的领章许多都是比自己军阶高的将官。当父亲走近他们时,这些将官整齐的向他行军礼。父亲戴着雪白的手套还礼时脸上带着冷冷的笑。
父亲冷眼看着这些日本将官们,而后迈着沉稳的脚步走出码头。眼前的景象又是陈颐鼎意外的惊喜兴奋,那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人山人海。台湾民众蜂拥到码头。父亲刚出码头,一片海涛似的欢呼声震耳欲聋,狂烈的鼓掌声顿时掩盖了整个码头。人群中有笑的、有又喊又跳的、有失声痛哭的、狂欢的场面正如当时记者所描述的“其欣喜之情非亲历其境者所能想象之万一”。
父亲登上了一座废墟,发表了情词激越的演说,代表全军将士向台湾父老乡亲们表示慰问,演说一次又一次被掌声、欢呼声打断。随后,在大家的簇拥下,在夹道的欢呼声中父亲率70军一部列队迈着整齐的步伐登上专列,启程前往台北,充分展现了中国军队雄伟的风采。
生前陈颐鼎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专门谈到接收台湾这一段历史:
一上码头,我们就被卷进了一片欢腾的海洋,台湾同胞前来欢迎我们的场面,实在叫人感动:码头上,街道上,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边。人们手舞足蹈,欢喜若狂,无数面旗帜在眼前招展,欢呼声、鞭炮声震天动地。不少台湾同胞从几十里外、甚至从几百里外赶来,连那些长期住在山里的人也背着铺盖、扶老瑰幼,前来欢迎我们。基隆是个有名的风雨港,每天不是刮风,就是下雨。
许多人听说祖国的亲人要来,在好几天之前就赶到码头来等了,没有地方睡,就睡在礴天,刮风下雨都不顾。我们的部队上岸,他们就成群地扑上来,紧紧楼住了我们,激动得热泪直流。
有的人索性放开喉咙尽情地大哭起来。那情景,真象同爹娘失散了多年的孩子重新回到爹娘的怀里一样。真是河深海深,不如骨肉同胞的感情深.此情此景,怎不催人泪下?!
从基隆到台北,坐火车不过30公里的路程。可是我们的专列开了四个多钟头才到达。铁路两边欢迎的人群,砌起了两道长长的人墙的欢呼声不绝于耳。有的人跟着我们的火车,不停地跑,不停地喊,把嗓子都喊哑了,要同祖国派来约亲人见见面。就这样,我们的火车只好走一程,停一程。
从火车站到驻地,一路上群众欢迎的场面达到了高潮。大街小巷,人群就象潮水一般,交通完全堵塞了。我们的小车无法开动,只好下车步行。狂喜的人群,把我抬了起来,抛向空中。一路上,我简直是被抬着、抛着走的。
陈万中:父亲一次又一次走下火车,握住一只只同胞们伸出的手。父老姐妹们脸上挂着激动的泪花,他们终于看到中国军队的到来。他们一边打着手势一边说着日本话、台湾话、父亲听不懂,翻译在旁不断的告诉他说:“我们算熬出头了”,“欢迎中国军队的到来”。翻译还告诉父亲,许多台湾同胞提前两三天带着干粮守候在道路两旁,等待着自己的军队,中国军队的到来。就是要看一看中国军队。
父亲每每说到此激动的脸上早已泛起红光,他说台湾同胞尽管遭受了日本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但爱国之心始终不泯。深深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期盼回归。当中国军队抵达台湾后,他们就像久别的孩子回到母亲的怀抱一样。那种悲喜交加的情景是真情流露。
中国军队抵达台湾后,台湾各商店、饭店以特价优惠招待70军官兵三天。看戏、洗澡、理发一律免费。
70军官兵是分批登上基隆港的。由于战时物资匮乏,条件是极其艰苦的,除部分第一批登陆基隆港的部队换上美式翻毛皮鞋登港外,许多官兵都是赤脚草鞋。
1945年10月24日下午,已被任命为台湾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的陈仪上将由上海飞抵台北。
1945年10月25日上午,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市公会堂(今中山堂)举行。陈颐鼎随受降主官陈仪上将出席了这一庄严的仪式。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公会堂举行。
很多史料都描述了当时这一场景:
10月25日,晨曦初露时,台北市民纷纷拥向公会堂受降典礼举行处,为的是亲见亲历翻开台湾新纪元的场景。
公会堂大门口,高大牌楼上方,“庆祝台湾光复”6个大字光彩夺目,下挂“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会场”宽大横幅。
进入受降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台上蓝底白色的高大英文字母“V”,象征了胜利。上方是“和平永奠”金黄色大字,后壁置孙中山先生遗像,两旁挂着中华民国国旗和国民党党旗。
出席受降典礼的,有中国军政官员、台湾各市县代表、中外记者等250余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代表洛克、盟军美籍联络官柏格,也到场观礼。公会堂外无以数计的各式人等,则通过高音喇叭,听取受降典礼的实况转播。
参加“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的军政要员。走在队伍最前排年长者是陈仪,陈仪左右紧跟着的是第70军军长陈颐鼎、台湾警备副总司令陈孔达等。
8点55分,乐队高奏《胜利进行曲》,身穿崭新陆军上将服的陈仪,缓步进入受降大厅。他的身后,是台湾警备副司令陈孔达、司令部参谋长柯远芬、行政长官公署秘书长葛敬恩、70军军长陈颐鼎、空军第一路军司令张廷孟、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李世甲。这时,全场起立致敬。中外记者纷纷抢着拍照。
陈仪居中,陈孔达等左右,在受降席的大长方桌前入座。
日方投降代表安藤利吉、谏山春树等5人,先己奉命到达,等在另室,听候传唤。
10时,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葛敬恩正式宣布:“中国战区台湾省接受日军投降典礼开始。”
日军降使在中方人员指引下,低着头鱼贯而入,都是行动拘谨,目光呆滞,至受降席前横排站定,向陈仪等脱帽鞠躬。
投降主官安藤利吉解下身上军刀,放在受降席上,表示解除武装。
陈仪命令他们去受降席的小长方桌前坐下,随即起立,环视全场,庄重宣布了“中国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警备总司令部命令(署部字第一号)”。依照第一号命令,台湾全境、澎湖列岛交还中国,所有日本在台湾、澎湖列岛的陆海空军和警察均交出武器,听后处理。
柯远芬把中日两种文本的降书各三份交给安藤利吉,安藤利吉躬身接过降书细阅后用毛笔签名并加盖私章;安藤利吉签名盖章后,由谏山春树呈给陈仪审阅,陈仪审阅无误后签名盖章。
至此,受降仪式结束。待安藤利吉等日方人员退出后,陈仪通过广播电台代表中国战区统帅部向海峡两岸和全世界庄严宣告:“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政府主权之下,此一极有历史意义的事实,本人特向中国同胞及全世界报告周知。”
受降大典总共只有五分钟。短短五分钟,结束了日本对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的霸占,神圣领土重又回到祖国怀抱。
1946年,陈颐鼎在台湾。
陈颐鼎回忆说:
这天,台湾所有的大中城市,凡娱乐场所和澡堂一律自动免费招待去台人员,所有的百货商店一律减价、按八折供应一天。整个台湾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
1945年10月26日,台北市学生及各界民众数万人举行了环市欢庆大游行。
1946年5月5日,陈颐鼎获胜利勋章。
1946年7月,国民政府对军队进行整编,陈颐鼎的第70军改编为整编第70师,隶属台湾警备总司令部。陈颐鼎改任师长,黄国华任副师长。此次整编后,该师担任台湾岛的守备任务。
整编第70师同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一样,都是经过美国军官顾问团半年的训练,全师清一色的美式装备,属军中佼佼者。
1945年秋,陈颐鼎在台湾的军政部办公室。
陈万中:
当时日军留下了许多先进武器,大量汽车也没人会开,父亲也利用这一机遇为大幅提高部队文化素质,大力裁减了许多士兵、军官并在台湾发布征兵启示,欢迎有文化的有志青年入伍。一时台湾各地报名入伍的青年十分踊跃。于是部队全部征集了四千多名台湾籍青年入伍,整编70师也因此号称台湾师。整编师的人员数量、装备国防部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但蒋介石对这支台湾师给予了特别照顾。在人员、装备方面都要超出其它整编师。
陈颐鼎:我们在台湾停留了一年半。主要是遣返日本战俘,维持社会秩序,并协助地方兴办教育事业。
举报/反馈

封面新闻

2208万获赞 482.9万粉丝
封面新闻,亿万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封面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