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潘·心理学课堂
“巴霖效应”,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提出的一种心理现象,用杂技师巴霖的名字而命名。认为每个人都会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会非常适合自己。
哪怕这种描述非常空洞,大家仍然会认为反应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其实不是这种人。在巴霖效应测试的另一份研究中,被试者答完题后被给予了两份报告,而他们超过一半的人,认为那份假报告才是自己的。可见人们自己,其实都并不全然了解自己的个性。
其实就像很多星座描述都适用于任何人一样,有些人对你的笼统评价也适用于任何人。就好比他们夸赞你“美丽大方”、“优雅性感”之类,这些词其实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有的人的长相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就像有的时候同一个明星在A眼里绝世无双,在B眼里却是多看一眼都懒得。这是带着极强的个人主观观念的。
而一个人的个性又会有很多面,时而外向亲和,时而谨慎沉默。用片面之语来描述任何一个人都是不准确的。感情也是同样,用你看到的一面来断定两人的发展倾向,就是错误的行为。
小芝是我的直系学妹。或许是因为双子座的关系吧,她的个性多变,时常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质。在遇到她心仪的学长时,她紧张了,于是在学长面前表现出来的全都是沉稳冷清的一面。她害怕学长看到她活泼的一面会觉得她小家子气,故而这样选择。
在向学长示好了一个月以后,小芝的心里越来越纠结,因为学长始终没有向她表示好感的意思。她正纠结着要不要换一种个性示人,学长居然爱上了另一个性格外向的学姐。而那个学姐,跟小芝对待熟人时的性格非常相似。小芝找我倾诉,伤心之余,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连他喜欢什么都不知道,我们,果然还是不合适吧。”
原来她一开始,就在心里设定了安静沉稳的学长不会喜欢同样安静的姑娘,并深切地相信着这一点。事实上,她正在用自己看到的一个面去推断学长的个性以及喜欢的姑娘类型,这就是她身上的“巴霖效应”。
不要祈求受到他人喜爱却对自己吹毛求疵。在遇到喜欢的人的时候,大胆一点,做自己就好。如果不喜欢,那就表示对的人还在远方。如果他喜欢,那才应该恭喜。总是扮成假的自己,该有多累。
举报/反馈

小潘谈情说爱

247万获赞 46.7万粉丝
知名情感分析师,《读者》签约作家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