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娱乐鲜生
《中国有嘻哈》、《明日之子》等大热音乐综艺节目捧红了GAI、PG One、毛不易等歌手之后,也让独立音乐人与“厂牌概念”开始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民谣、电音、嘻哈这些曾经的小众音乐已经在中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亚文化圈层,对传统意义上的流行音乐产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看如今的民谣、嘻哈独立音乐人,赵雷《无法长大》数字专辑,几大平台综合销售金额超过300万元;红花会PG ONE一场的演出费是25万,且还在增长。再看当下资本市场,独立音乐人与独立厂牌成了资本方眼中的“香饽饽”。现场音乐制作公司SAG创始人姜北生认为,独立音乐人已经有了自己的“蛋糕”,独立音乐将是未来的主流。
而小众的独立音乐进入主流音乐市场后,爆火之后面临的是生命力的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就进入全盛时代光焰万丈的摇滚乐,如今也只是处于勉强维持的状态,只有崔健能举起摇滚的这杆大旗,摇滚乐远远没有深入中国人的生活。
面对如今独立音乐人的思想观念和演出宣发都还不成熟、相关产业链也有待完善的独立音乐市场,如何寻找新的突破口从而走向真正的繁荣,这是独立音乐亟待研究的课题。
独立音乐的崛起
2017年2月,《歌手》的舞台上抱着吉他的赵雷让一首《成都》和小酒馆火遍了大街小巷;2017年夏天,《中国有嘻哈》成为选秀综艺爆款,GAI、PG ONE、小青龙等歌手身价暴增,他们背后的嘻哈厂牌也是巡演不断,曝光量剧增;同样十分吸睛的另一档选秀综艺《明日之子》中,“最强厂牌”毛不易的原创歌曲《消愁》在酷狗仅上线一周播放量就破亿。
由于独立音乐人的身份属性决定,其受欢迎程度既不是看风格、也不是看商业成绩,那么决定“独立音乐”的是什么?
“独立”作为流派来区别于非独立,这种分类通常解决了资深乐迷们「xxx 是不是我们的人」的问题,当一个音乐人或乐队被打上 Indie (独立)标签的时候,通常就意味着他得到了资深乐迷的认可。这个“独立”意味着:气质脱俗、作品中至少有某个点挺值得把玩。
不论是嘻哈的GAI、“最强厂牌”毛不易,还是唱民谣的赵雷,作为独立音乐人他们最大的共性是不以市场需求制作音乐,正因为没有很强的商业目的,优秀作品也就应运而生,而正是依靠“创作”,独立音乐人成为了如今乐坛为数不多的惊喜之一。
随着独立音乐在中国主流市场的逐渐渗透,国内的众多音乐大奖也更多的关心起独立音乐,不论是从业内情况还是整体市场环境来看,独立音乐都变得愈发成熟和重要,而这个过程中,市场也对独立音乐的价值不断做出要求。
不同于国内,在国际上独立音乐的价值早已得到挖掘,一份来自Worldwide Independent Network(WIN)的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独立厂牌共创收60亿美元,较2015年的56亿美元增长6.9%,占到了全球录制音乐市场的38%(在2015年这一数字是37.5%)。
市场环境造就独立音乐新时代
中国的独立音乐虽然起步较晚,但在不断成熟的市场环境和不断完善的音乐版权保护措施基础之上,独立音乐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独立音乐因为其优质的原创内容而成为各大音乐平台的热门,反过来,在线音乐平台的市场需求也要求独立音乐人更优内容的产出。而独立音乐能得到发展,除了独立音乐本身的优质的内容,与音乐市场大环境的改善密不可分。
在内容制作上,不管是录音还是编曲混音,如今都可以自己完成,音乐可以做到真正的“独立”制作。10月30号,郑钧联合太合音乐T-House正式开始运营。
针对专业的音乐人或团队,一方面,T-House提供专业场地,并可录制排练,同步在网上观看,实时直播等;另一方面,T-House聚集业内的知名录音师、制作人、导演、化妆师等业内明星团队,提供专业支持。类似T-House这种音乐空间的不断涌现,是的音乐人在音乐制作环节上的成本大大降低,让更多对音乐有才华有兴趣的人可以投身其中。
在发行渠道上,独立音乐人不必倚靠传统的发行公司,在线音乐平台的成熟发展不仅可以完成音乐作品的发布,还已经可以实现为音乐人带来盈利。7月21日,继卢亦发布单曲《空房间》之后,素人歌手艾辰的全新单曲《来不及说再见》在全民K歌正式发售,不到10分钟,该歌销量就突破数万张,首日销量更是超过了12万张。
12万张的销量,不论是在传统唱片时代还是在新崛起的数字音乐时代,都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数字。这种非典型的唱片发行模式的成功,不仅说明了像全民K歌这样的平台,也可以通过体系化的构建,为更多音乐人提供音乐平台。同时,它预示了数字音乐形态的变化,不仅改变了唱片的形态,也正在改变传统的唱片发行模式。
在传播渠道上,越来越多的现场演出和在线音乐平台,让独立音乐人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有数据显示,近几年音乐节、小型演唱会、Livehouse这类小型化演出强势增长,并呈现内容垂直化的趋势。这些对于独立音乐人来说,都是积极的信号。
不仅如此,随着歌单形式的普及,人们听歌习惯碎片化,在线音乐平台有能力通过歌单把更多小众作品输送到听众的耳中。相比过去,独立音乐人的作品有更多传播的可能性。这种传播方式还越来越多元。例如QQ音乐的音乐号功能推出,让广大普通音乐人有了内容传播的渠道。
而除了以上制作、宣发层面的问题,靠音乐“吃饭”也逐渐实现。几大在线音乐平台在积累了大量用户之后,不在着眼于渠道,转而向上游延伸,“版权大战”之后,音乐大环境整体在变好,各大平台的“独立音乐人扶持”层出不穷。
虾米音乐的“寻光计划”、网易云音乐的“石头计划”、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的“原创音乐人扶持计划”以及百度音乐人“伴星计划”,这些独立音乐扶持计划意味着独立音乐人的收入需求正在逐步改善。显而易见,互联网正在改变音乐行业的规则。
独立音乐如何实现新突破
尽管已经有少部分独立音乐人在风口中迅速崛起,更多中国独立音乐人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在今天的音乐市场中,独立音乐与商业上如何平衡是大多数独立音乐人或独立厂牌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在版权保护的推动下,独立音乐人的音乐版权保护得到很大程度改善,但有调查数据称,中国60%的音乐人通过音乐获得的月平均收入不足2000元。
就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音乐版权直接收益较小,大部分独立音乐人的主要收入仍然来自演出,这样一来,独立音乐人必然要面对的就是商业资源匹配的问题。因此,独立音乐人想获得长足的发展,获得资本的支持,适当商业化是一大利器。
对于独立音乐与商业的关系,华研音乐总监王治平说:“我不觉得两者是对立,而是说有鸿沟。独立音乐人不喜欢被商业操控。但我觉得各有利弊,商业一定有它的经验与资源,甚至财务优势,可以砸钱去做。双方要怎样达到共识是重点,有点像伯乐碰到千里马,否则双方也辛苦。”
而除了从传统的线下演出获得收益,随着在线音乐市场逐渐成熟,独立音乐人的盈利模式开始多元化。一方面随着国家对版权维护的重视,在线音乐平台用户的版权意识逐步加强,在阿里应用分发的调查中,96.7%的用户会因为尊重音乐版权而愿意付费下载版权音乐。
另一方面随着众多音乐、直播、K歌等平台的发展,基于庞大的用户数量,数字专辑、众筹、广告、直播、打赏等都可以为音乐人带来可观的流量与收入。
从2015年《中国独立音乐人生存现状报告》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独立音乐人都希望能有更多展示自己歌曲的平台和渠道。独立音乐人因为自身独特的属性,缺少宣传曝光的机会,其音乐作品就是他们的宣传载体。
因此,能被受众记住、被市场认可的作品的有效传播,是独立音乐人发展的关键。那么,独立音乐人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和经济收益就落在各大在线音乐平台身上。
现今音乐平台早已不只是“音乐载体“,各大平台均发布音乐人扶持计划,都是在为中国音乐产业做激活,对于音乐人而言,如果不想被埋没,好作品和强渠道同样重要。毛不易的《消愁》在音乐平台上线一天时间播放量破千万,仅一周时间播放量破亿。能获得这样的成绩,其背后自然也少不了音乐平台的推广与助力。
在众多独立音乐人、独立厂牌演出场场爆满的今天,独立演出市场的火爆可以在当下为音乐人带来收益,但在音乐内容的长远有效传播上却成效甚微。在产出优质原创内容的基础上,音乐人作品的制作发布已然不同于传统唱片时代,在门槛降低的同时,制作成本也大幅降低。
因此,独立音乐发展的关键在于音乐内容的曝光率与传播度的有效维持和变现能力,而有巨大的市场需求、集各方资源于一身的在线音乐平台在宣发渠道与音乐变现上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所以不难发现,商业化、平台化将为独立音乐的发展带来有力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