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一个很奇异的现象:孩子们到了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才开始思考自己想学什么;到了适婚年龄,才开始思考自己的爱情观和择偶标准。
我生活其中,一度以为这些再正常不过,直到前两天看到一个视频。
日本八街南中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屋顶告白大会”。
校长主持,学生走上屋顶向喜欢人大声告白。
男生表白同桌女生:我的旁边坐着一个天使!女生回复:已有交往的对象了!
女生对已有对象的男生说:“从今天起,喜欢你的这份心情,我决定放下。如果我有了新的喜欢的人,那时,请你为我加油。”
最后登场是一个初一小男孩,面对喜欢的女生,他狂喊了16次“喜欢你”,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面对女生的一句“对不起”,他还利落地说出了“谢谢”,即使泪水忍不住流下来,也还努力微笑。
网友纷纷评论:
“即使被拒绝了也利落说了‘谢谢’真的很好,比某些大人还要好。”
“被拒绝了也好爽朗啊, 美好的青春!”
“其实我觉得这样正能量地勇敢地表达爱意是最正确的,在那个青春里,什么附带条件也没有,不是因为你的身材不是因为你的工作不是因为你的家庭背景也不是因为什么利益,纯粹就是……喜欢你啊,每天想看到的是你,每天上课最在乎的是你,积极地在大家面前表现也是为你,说出来喜欢你不负自己也不负你。”
看到这些好感慨,喜欢就表白,即使被拒绝也很爽快,大概是许多人想也不敢想的青春。
如上面一般的情景出现在我们的中学校园,只有一种可能,教导主任还有三十秒抵达战场。
正能量的引导表达爱意,即使没结果也不会遗憾。但对中国的学生来说,爱慕之心不会被引导,只会被打上“早恋”的烙印。
《少年维特之烦恼》里歌德说: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
年纪小,有些事没经历过不代表情感的不真实,爱恋而胆怯、试图引起对方嫉妒,喜欢一个人的心理和行动,与成人并无不同。
曾在《茅山后裔》中看到一段话:
“平心而论,高三恋爱早吗?十九岁,就算古时候那些头悬梁锥刺股倒背四书五经的牲口变态,也已经是四世同堂的年纪了。
这是荷尔蒙的问题,年轻人不是高僧大德,达不到单靠思想就能战胜肾上腺素的境界。
想靠英语、政治、生物、解析几何这些让人呕酸水的科目替代年轻人心中对异性的向往,无疑是一种反生理、反道德、反人性的举动,而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一些老师经常会表扬一些年逾二十却没有任何生理反应的学生,谓之曰爱学习。”
对学生情感过度压抑,美名其曰的正常,才是真正的不正常。
日本一家媒体调查一群男女“你所认为的百年一遇的恋爱是你什么时候的恋爱”,调查结果中“小学时的恋爱”出乎意料占据了不少比例。
日本恋爱调查结果
对于男性来讲,小学时的恋爱经历在自己心中的比例竟然和“与自己现在的妻子/恋人”的占比不相上下,对于女性来讲,小学时懵懂的情感也是令人难忘。
一半的高中生谈过恋爱,在我们看起来是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但在日本文化里,这其实很正常。
日本法定结婚年龄男性是18岁,女性为16岁,比中国整体提前4岁。并且,“早恋”一说根本不存在。
情感生发每个人都不同,进入青春期之后,随着生理与心理的变化,男孩女孩开始相互吸引,在不逾矩的前提下发展出感情,本身是件美好的事。
可是平凡如你我,在家长、学校、社会的三重压力下,喜欢这件事,只能是秘密。
一旦反抗,还会被贴上品行不端、不学无术的标签。
早恋不是不思进取,学校家长的观点未必合理。
2007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中,新增了171个词语,剩女就是其中之一,指的是已经过了一般认定的适婚年龄,仍然未结婚的女性,广义上说的是27岁以上的单身女性。
按照中国六岁入学的惯例算,高中毕业刚好18岁成年,到成为剩女的9年里,需要完成找对象、恋爱、见家长、结婚等等事项。
某些奇葩校规下,很可能还得除去大学四年的时间。
山东一所学院,就有学生因为和恋人拥抱亲吻而被要求登记,不服从而后被学校“自律委员会”的七八个人围殴。
南京一所学校则设置“校园巡视岗”,让勤工俭学的学生戴上红袖章四处巡视,一旦发现校园里情侣举止亲昵,就要上前阻止。从早上10:30到晚上9:00,近百学生参与巡视。
即使成年后,恋爱也是不思进取。个人情感的流露被视为不文明,学习为重不能谈恋爱,在大学也被一部分人奉为金科玉律。
面对这样的校规,家长也往往摆出“联手制敌”的姿态:
一旦发现恋爱的苗头,就迅速出击,孩子从此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没有恋爱也时刻监视,如临大敌,视“早恋”为洪水猛兽,避之不及。
可惜的是,再怎么庞大抽象的爱都比不上青春期的一次对话一次牵手来的难忘,人们总是教育孩子们要博爱,却从不指导如何表达对亲友以及倾慕对象的那份真挚感情。
恋爱并非洪水猛兽,就算是,也宜疏不宜堵。
网上流传过一组图片,讲的是一名班主任在自己的班级实行男女混坐同桌。
“在人际关系中,男同学和女同学同坐,男同学可以学习女同学的细腻,女同学可以学习男同学的大度、开阔、雄健。”
当问及担心学生早恋时,老师坦言:“不要用早恋这个词,早恋它早就成为了一个贬义词。我不是强调过多地和异性亲密接触,我要强调水到渠成,宜疏不宜堵,你堵得住吗?”
青少年情绪脆弱敏感,重压之下再加上一点情绪的导火索,极端情况下可能决堤。
今年年初,广东省两名17岁的高三学生在楼道里说话,被监控拍到,老师认定两人举止亲昵“是早恋了”。
校园里很快张贴了女生违纪的处分决定,勒令两人退学。
女孩回到家中,沉默坐了半天,最后趁家长不注意喝了农药。家长发现后急忙送医,但最终仍然抢救无效。
而两天之后,就是女孩17岁的生日。
面对早恋的孩子,家长最担心的恐怕就是耽误了学习,挥霍了青春。
但与其为孩子指定一条合规的道路,不如告诉他每条道路后面隐藏的风险。
黄磊的大女儿多多举止得体乖巧可爱,在亲子综艺节目里十分招人喜欢。黄磊平时也十分重视对她的教育。
一次采访中他提到早恋:“我女儿十五岁要谈恋爱,十分正常,我不觉得叫‘早恋’,早恋这个词本身就很混蛋。——什么叫早恋呢,一个少女如果没有秘密那青春就没有了意义。”
对待感情的能力,同样是青春的必修课。
很多家长认为,早恋的风险在于孩子没有责任感,会因为沉溺于恋爱耽误学习。
但早恋只是直接原因,最本质的原因,是孩子本身没有受到教育,怎样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微博上经常看到一些“会撩”的小孩,真诚的举止和超高的情商苏炸少女心。
这些小故事,固然包含一份童言无忌的逗趣在里面,本质上却是鼓励孩子养成同理心、责任感,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的感受。
孩子可以不恋爱,但一定要有爱的能力。
婴儿初入人世,对外界的第一反应是哭,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人性的本能是索取,责任则源于自我控制的意识,爱则更是需要习得才能掌握的技能。
这无关年龄大小,无关身份高低,无关涉世早晚。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即使是孩子,也会知道如何尊重一份感情,也会知道如何平衡主线任务和其它任务之间的关系。
相反,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并不会因为他成年了就认真对待生活,不会因为他结婚了就一心一意,四五十岁还在今朝有酒今朝醉,活得像个问题少年。
柏邦妮说过这样一段话:
“在我们的周围都有这样的父母:在女儿小时候督促她多吃东西好好学习,千万不能早恋,青春期任由她肥胖没人追求,觉得很听话,到了社会不会推销自己于是乏人问津,转眼到了三十就是催她赶紧把自己嫁掉,势如救火。”
台湾网民制图讽刺台湾应试教育
上中学读大学的时候死活不让接触恋爱,却指望一毕业天上马上掉下金龟婿来娶自己,早恋太早,剩女又太晚了,仿佛人生所有的感情问题必须在二十岁那几年解决完。
“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事”其实是最无聊的规则,须知恋爱和世间所有其它事情一样,都有能力高低,都有试错成本。
在《爱情保卫战》里看过一对年轻情侣,男生没有过和异性交往经历,女生嫌弃男生太不解风情,约会就是去自习室,牵手也要女生主动,更是从来不关心女友情绪。
相比日本屋顶用力告白的小学生,这个男生简直是反早恋教育下的模板产物:从小接受父母师长训诫,一心勤勤恳恳读书,到最后面对爱情时才发现自己什么也不会。
可能看多了偶像剧,以为恋爱是很玄的东西,一见钟情,水到渠成,从此王子公主幸福到老。
其实恋爱也是能力,也要打怪升级,披荆斩棘,要有攻守兼备的婚后情绪。
这些能力真的不是一到十八岁生日,嗖的一下自动配置上去。
是在你青春期的每一段交往、每一次求而不得中一点一点收集。
这些能力,多早都不嫌早。
长大以后的爱情太轻易了。
都说成人不靠表白全靠撩,一张照片可以高呼爱上,一句话又可以粉转路人再转黑,提起前男友总忍不住要骂一句傻逼。
每个人好像都爱过很多次,每次爱都好像渺若微尘。
小时候我们拥有得很少,却反而不计较得失。
早恋这个词很矛盾,因为恋爱其实无所谓早晚。
我们都有过青春年少,懵懵懂懂的喜欢,为了吸引某个人的眼光,也许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即使这样也足够美好。
回忆青春,我们记住的可能不是课本上的内容,老师讲过的知识点,而是陪伴你的人,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最特别的,大概就是情窦初开,那一种心动,成年之后再无法体会的扑通扑通声。
《一吻定情》里,相原琴子假期结束,只留下这样的记忆,“高中最后一个暑假的回忆没有什么了,但是和入江君一起喝的清晨咖啡的香味,一定忘不了。”
座位前座位后,讲过的题做过的卷子,都因为一个人,有了别样的颜色,连上学也变得期待起来。这种情感,回不去的年少才有。
李银河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一桩爱情是错误的,只要是爱,就不是错。
就算是错了,又怎么样呢?
举报/反馈

墨迹死了

3.8万获赞 3631粉丝
我希望能被你需要,在你想找人说话的时候。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