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会区的今洲路一路向东,走到尽头就来到了规划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所在地。虽然现在一眼望去,眼前还只是平地一块,但是在将来,这里就将建成广东省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傲立于珠江西岸,成为珠三角通向粤西乃至祖国大西南的铁路交通门户。
腾空出世的江门站,经历了怎样的谋划过程,建成之后“长”成啥样子,将来进出站方便吗?需要多久时间才能投入使用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了解。
珠西枢纽江门站效果图。
【谋划】
抢下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先手棋”
改革开放以来,江门公路交通迅猛发展,大大改善了交通环境,但轨道交通的欠缺,却是江门人心中难以掩饰的痛。
早在上世纪初,侨乡先贤陈宜禧先生在五邑大地上修建的中国第一条民办铁路——新宁铁路就已经开通运营,全部建成后总运营里程达133公里。然而新宁铁路在抗日战争期间被迫毁坏后,江门竟然在社会发展了一百年之后,还没能重现列车飞驰的身影。
进入新世纪后,借助国家和我省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发展的东风,江门在轨道交通建设上,不断奋进。广珠城际筹建时,江门全力争取到了江门支线,并与主线同期建成通车,终于使得百年之后的2011年初,再次迎来消失已久的“机器的诗”。随后以货运为主的广珠铁路也在2012年底建成通车,使我市正式融入全国铁路网。
深茂铁路的规划建设,更是引领江门轨道交通发展进入高铁时代、枢纽时代。此时,一个至少汇聚了广珠城际、广珠铁路、深茂铁路及广佛江珠城际4条铁路轨道线的站点,终于浮现出了水面。建设轨道交通枢纽城市的梦想在江门萌芽。
珠西枢纽江门站效果图。
建设交通枢纽的区域竞争异常激烈,此时就看谁的动作更快。幸运的是,江门抢下了这手“先手棋”。2014年10月,江门正式启动江门南站轨道交通综合枢纽规划研究,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并开始江门南站更名为江门站的工作。2015年,江门构建珠西交通枢纽的规划和设想,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铁路总公司的肯定,并成功纳入广东省“十三五”相关规划。2016年,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谋划取得了实质性突破,铁路总公司同意江门站方案与命名事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调研时,明确表示把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放在江门。
“目前广佛肇都市圈、深莞惠都市圈已形成大型铁路客站,唯独珠中江都市圈还没形成,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的建设,将扭转这一局面。”市发改局局长王长青说。
珠西枢纽江门站目前还是一片空地,但是大规模建设即将开始。
自此,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将至少汇聚深茂铁路、广佛江珠城际、广珠铁路、广珠城际、江恩城际以及江门城市轨道交通线等6条轨道交通线,建成后将达到9站台18条线的规模,是省内仅次于广州南站、深圳北站、佛山西站的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
未来,从江门站可通过深茂铁路开行高铁至茂名、湛江、深圳等地,通过广佛江珠城轨开行动车至珠海、广州等地,通过广珠城际延长线开行动车至中山、广州南站等地,通过江恩城际开行动车至恩平、开平、台山等地,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始发动车将全部集中在江门站始发。
【规划】
客流量预计达千万级 站房有五层
政经哥了解到,江门站的规划设计,由业内著名的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铁四院)负责。其对江门站的功能定位、站场布置、空间布局、交通流线、站房建筑、道路结构和周边业态进行了统筹规划,力争将江门站片区打造成为集铁路、公路、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同时还引进TOD模式设计理念,建设各类交通站场、综合商业开发、城市景观广场,使江门站片区成为全市最重要的城市窗口、城市地标和城市活力中心。
具体来看,根据需求量预测,预计江门站铁路客运量近期达1261万人次、远期达2607万人次,其中中长途客流近期250万人次、远期420万人次。为此,江门站建设将以经济适用为原则,采取“充分利用地面空间,合力开发地下空间”的原则进行规划布局,突出站房的核心地位,同时广场轴线遵循城市肌理,与今洲路形成视觉通廊。
珠西枢纽江门站模型。
如果从空中俯视,江门站的站房将被一个长约200米,最宽处也有200米的“T”型铁篷上盖,宛如一艘即将起航的大型飞船。江门站的总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按照上进下出的原则,自上而下设置五个层面,其中地上三层,从下到上分为地面广场层、进站层、高架候车室层;地下两层,分为地下一层、地下二层。
地面广场层的广场是铁路站房和长途客运站的共同集散广场,广场北侧设置有长途汽车站和长途停车场,南侧设置有公交首末站,在铁路站房两侧还将布置商业开发空间,同时搭建沟通江门大道两侧的人行连廊。
进站层起到了站前广场的作用,从江门大道、今洲路两条进站公路各个方向进来车站的小车,可以经过高架匝道,上到进站层落客,但是不允许逗留。进站口的设计也非常有江门特色,将按照“小鸟天堂、生命之树”的理念设计。
高架候车室层则是进站后候车的区域,整个面积近2万平方米,非常宽敞,在候车室层还将设置一个夹层,用于商业开发,在方便旅客购物的同时,也提高站房的综合效益。
地下一层是铁路出站层,旅客将从这里出站,同时还设置有大型地下停车场和出租车站场,未来这一层还将建地铁或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线的车站。
地下二层则是江门大道下穿段以及市政配套设施(地铁或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线)预埋段。其中江门大道下穿江门站的暗埋段共有600米长,最深处15米,为双向8车道。
【建设】
工人已经进场 明年建成投入使用
“按照正常工期,这个工程要2年半到3年时间,但我们有信心在明年完成任务,使江门站配套工程与深茂铁路站房同时投入使用。”铁四院江门站城市配套工程总承包项目部经理兼党工委书记刘爱军表示。
珠西枢纽江门站雏形将现
政经哥了解到,整个江门站的建设分为铁路站房和配套工程两大部分。铁路站房的建设由广东深茂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主要是建整个“T”型铁篷覆盖下的站房建筑,如站台、候车室、出站口、进站口等。配套工程则包括了地面广场、公交车场、长途车场、地下出租车场、社会车场、公共集散空间、商业开发、地下市政配套设施预埋以及江门大道等工程。
近日,政经哥来到江门站工地看到,虽然目前江门站配套工程的工地还是空地一片,但铁四院江门站城市配套工程总承包项目部的工人已经进场,项目部所在地的板房正在建设,挖掘机也正在工地上挖土修建施工便道,水泥搅拌机也已进场准备开始软土处理。而站房所在的位置,目前为深茂铁路的新会制梁场,现场已有许多建成了的预制梁,工人们还在不断浇筑新的预制梁。待深茂铁路架梁工作告一段落,进入铺轨阶段后,该片工地也将开始站房的建设。
按照“地下成型、地面搞定”的总要求,到明年投入使用时,江门站整个“T”型站房的框架将全部建成,并率先开放深茂铁路、广珠城际的乘车区域。配套工程则要基本全部完工,其中江门大道下穿段、江门大道辅道、各高架匝道都将建成通车,为车辆进出站提供方便。公交车场、长途车场、地下出租车场、社会车场也将建成。
“车站的道路工程建成之后,将满足两条进站道路(江门大道和今洲路)6个方向的互联互通,进出站都无需等红绿灯。”铁四院江门站总体设计负责人胡骏表示,旅客出站之后在一两百米范围内,就能很便捷地实现与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即出站后往北边就是长途汽车站和私家车停车场,往南就可以前往地下出租车场和地面的公交车场,往西可以经过人行通道来到今洲路,未来往西还可有通往地铁或其他城市轨道的车站。
江门站的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有哪些困难等待着我们去克服呢?铁四院江门站城市配套工程总承包项目部经理刘爱军说:“江门站地下的软土层很深,这会对承桩、承墙、定向防护的施工造成一些制约。另外,工程开工后就将进入雨季,且雨季非常长,期间还会有台风等恶劣天气发生,对江门大道下穿隧道和市政配套设施(地铁或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线)预埋段的开挖造成不利影响。不过,对这些困难,我们都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和考虑,有信心克服困难,确保工程按期完工。”
铁四院江门站总体设计负责人胡骏:
最满意江门站的交通疏解方案
政经哥:江门站遵循了怎样的设计理念,有什么特点,定位是什么?
胡骏:江门站站房设计采用了“小鸟天堂、生命之树”的理念设计,体现了江门的城市特色,特点是该站是集铁路、城际轨道、城市轨道、公交、长途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在定位上,为珠中江都市圈的地区性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珠三角西翼与粤西联系的交通门户、珠三角地区大型高铁客站。
政经哥:江门站的设计突破了哪些困难,您觉得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
胡骏:江门站的站前广场非常小,几乎就没有站前广场,而一般的站都有100米宽左右的站前广场,那怎么办呢?只能采取立体交通的形式来弥补,即用下穿隧道解决过站交通,用匝道解决进出站交通,并且进行分层设置,做到进出分流、人车分流。能结合这个站的特殊地形,把交通疏导做好是最满意的一点。另外,进站口“生命之树”的设计是亮点也是难点,为使站房大空间内尽量减少柱子阻碍视线,“生命之树”既是装饰也是结构体,它是撑起站房中部的大悬挑屋面的重要结构体,结构如何实现是个难题,站房的大空间、大跨度给建筑、结构和通风空调等设计带来新的挑战,等待我们去攻克。
政经哥:和佛山西站相比,江门站的设计有什么突出特点?
胡骏:佛山西站比江门站稍大,但是有一个地方是佛山西站没有实现而江门站实现了的,即站场综合开发和站房融为一体。江门站的站房两侧的高架层,都预留了商业开发的空间,综合开发上表现更好。此外,江门站为城际和国铁的换乘设置了单独的换乘通道,不与旅客进出线流相冲突,我认为也是优于佛山西站的。